|
|
微信和微博:决定性战役开始了! |
您的位置:>> 首页 >> 微信和微博:决定性战役开始了! |
|
微信和微博:决定性战役开始了!
发布者:管理员
发布时间: 阅读:次 来自:http://www.maigangguan.com.cn
|
8月12日讯腾讯微信和新浪微博,这两个中国移动互联网最重量级的选手,显然都想成为中国社交网络界的古斯波芬(注:古斯波芬是古代希腊城邦斯巴达的角力选手,在公元前624年到公元前608年期间,曾经连续五次成为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冠军,为他自己和他的家乡赢得了包括橄榄枝和金钱在内的诸多殊荣)。二者均“衔玉而生”,背靠的均是互联网巨无霸。经过两年多的用户争夺战,目前腾讯微信拥有3亿多用户,新浪微博号称拥有5亿多用户,双方都已在移动互联网上构筑了强大的防御体系。 就在上周,8月5日,这两个“种子选手”在同一天推陈出新,迎来了属于自己的蜕变:腾讯微信5.0正式上线,添加了微信支付、表情商店、游戏中心等等新功能,商业化脚步越来越清晰;新浪微博也与阿里巴巴的淘宝实现了互通,“微博淘宝版”正式亮相,对广大的淘宝卖家来说,“微博淘宝版”相当于多了一个新的社会化营销渠道,将新浪微博的流量进行导入。 这也许是双方精确选择的时间点,一场更大规律的移动互联网战役即将拉开战幕,有人曾说,微信和微博必有一战,微信胜则得天下,微博胜则夺天下。升级后的二者之间火药味渐渐浓烈,腾讯以一敌二,与阿里、新浪三者间的社交网络和电子商务大战即将全面爆发。 三棵大树的如意算盘 腾讯微信和新浪微博寄托着它们背后三棵大树一直以来对移动互联网的诉求。 做电子商务的“大拿”一直就是腾讯的一大梦想,之前其推出腾讯拍拍、通过高朋做团购、再到去年完成对易迅网的收购,但结果却总是不温不火。如今BAT(百度、阿里、腾讯的简称)打到了移动互联网上,三大巨头从头再来,如今凭借着微信拿到了移动互联网“船票”的腾讯,自然还是要继续它的电商梦。这样一来,微信就成了实现电商梦的最好平台。 对于电商巨鳄阿里来说,社交环节却一直玩不转。从早期的雅虎关系到一淘发现,都没有做起来。不过借着入股陌陌和与新浪结成战略联盟的机会,阿里及时地打通了微博与淘宝之间的道路,也为IPO添一把干柴。对新浪而言,相比于其它几大门户,其此前并无让人印象深刻的产品。自从微博上线后才有了改观。但微博空有巨大的流量,其如何带来利润却困扰着新浪。与阿里的合作,在新浪看来是其微博产品改变的转折点,投资协议显示,未来三年内,阿里将给新浪微博带来约3.8亿美元的营销和社会化电商收入。 有分析人士认为,微信的崛起,是中国社交应用从传统PC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的真实写照。虽然微博在PC社交网络独孤求败,但在移动互联网上,它必须对微信俯首称臣。 新浪微博当然不会轻易认输。在与阿里联姻前,新浪就已经开始行动起来了。CEO曹国伟在去年年底确定了“移动为先”的核心战略,将新浪分为门户和微博两大板块,自己亲自操刀新浪微博。今年6月时,在新浪微博与阿里联姻后,曹国伟说,所有互联网公司都拥有大量数据,阿里巴巴的消费品需要进行广告宣传,同新浪微博这样的社交媒体交换数据,可以实现在不影响用户体验的同时进行精准投放。 有了阿里的介入,新浪微博有望进一步加快商业化的步伐。首先,淘宝与新浪微博的账号互相连通,用户注册的成本变得更低;第二,微博上的淘宝商品的展示,会帮助用户更加了解商品特征,提升购买的可能,而且会大幅减少双平台登录切换的成本;第三,微博淘宝版通过在旺铺后台添加微博模块,可帮卖家对旺铺账户和微博账户进行一站式操作,提高社会化营销的管理效率。 更具想象空间的是,随着合作的推进,新浪微博与阿里巴巴正联手打造一个前所未有的互联网超级账户体系,进而打造出一个强大的用户虚拟生活平台。 虽然目前分不清是双雄争霸还是三强混乱,但各家的算盘倒打得十分明白,这就是要在未来实现社交网络和电商的平台的归一化模式。 微信的这次更新,远不是一个应用的普通版本更新,有别于此前的版本,这个新品的电商属性十分明显,除了增加了与商家联系更亲密的扫条码、图片和封面、街景等功能,微信5.0还新添加了微信支付功能,支持对象包括多个细分领域,如团购、购物网站、交通卡充值、机票和酒店预订等,新功能相互配合,让新微信变成了从满足用户的通信、社交等线上需求之外,更让线下和线下联通的工具。“随着5.0版本推出,微信商业化将大大加快,至少在游戏平台、公众账号等多个领域,都可以大力尝试。”腾讯内部人士说,在公众账号方面,微信平台会更加注重服务功能,而不是仅被用做营销工具。“服务型的公众账号,在接入APP之后,可能会实行收费”。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姜奇平认为,微信推出支付功能,是微信商业化的标志。将来,互联网信息服务会向金融服务渗透,而金融服务也会给互联网服务带来新商机。“微信可以提供一种更便捷的方式,我们希望在微信这样一个通信平台上,能生长出各式各样的有价值的服务”,“微信之父”张小龙认为。 看看微信的游戏中心、表情商店和支付功能吧,虽然只是初期试水,但商店和电商模式及支付环节体验已相当不错。这恰恰是淘宝的软助,尽管手机淘宝推出几年,但体验乏善可陈,用户数量都到了阿里不好意思公布的地步。可以肯定,如果将易迅平台移植到微信平台,其移动电商的体验将完胜淘宝。 与新浪微博相同,微信也开始帮助商家与用户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电商+社交网络”的思路均成为未来三方的目标。 进攻与反击 其实,对于很多淘宝卖家来说,在微博淘宝版隆重推出前,他们也曾尝试过微信营销,不过,想在电商圈有一番作为的腾讯对他们并不友好。今年上半年时,微信不断接到用户的投诉,称一些微信的公众帐号乱发广告和垃圾信息,其中不少是淘宝商家的帐号,随后被腾讯以封杀等方式处理。据说,被封杀的微信账号多为经营淘宝广告的公众账号,部分账号的群发消息等高级功能被砍去,其中不乏粉丝数量高达数十万的公众账号。 淘宝商家被屏蔽,阿里方面其实着急的程度并不比商家低。这是因为在阿里眼中,如果腾讯微信这个平台未来的愈加完善,定会大批的“微信商家”崛起,到那时微信成了流量入口,腾讯旗下的易迅网和QQ网购就会在移动端受到大幅带动,对淘宝和阿里在移动端上的布局均会十分不利。一名业内人士也认为,随着微信支付环节的完善,以及交易闭环的打通,未来的淘宝卖家与买家在微信上可实现沟通、购买、客服和售后,而阿里如果处理不好,会成为光秃秃的商品展销柜。 阿里开始采取实际反击行动。 7月31日,阿里方面证实,为了保障消费者用户感受和控制交易风险,已叫停面向微信的第三方应用。 第二天(8月1日)上午,阿里正式发布声明,将停止淘宝与微信的一切数据链接,并“暂时停止与微信相关的应用在服务市场的订购”,手机用户将无法在微信中跳转访问淘宝或天猫。反击腾讯的意图十分明显。有业内专家认为,腾讯与阿里在未来移动端上的交锋将会越来越激烈,此次事件也不排除是为微博淘宝版造势。 象当年淘宝屏蔽百度以促使一淘一样,目前阿里屏蔽微信数据,确实微信已严重威胁到了淘宝和天猫的生存,甚至可以预计,任由微信成为阿里系在移动互联网的上游入口,那么,未来,腾讯可以随时卡住阿里的脖子。 未来将是移动电商的肉搏 变身后的微信与微博的战争无法避免,从原来的用户争夺发展到目前的商业模式的攻防,下一步双方的厮杀将更加激烈。 毫无疑问,微信将在自己封闭的生态系统中构建强关系下的社交网络及移动电商生态圈,而淘宝天猫将依靠微博一方面进行社会网络的推广,另一方面也依靠微博在移动互联网的用户优势,打通与手机淘宝的通道,从而形成自己电商与社交网络的整合。 在相似的商业模式中,双方以移动互联网为战场,一家以自营移动电商加POP平台为基础,一家以平台型移动电商平台为架构,对于货品及服务,商家及体验的移动电商大战不会太遥远了。 而这场争斗中,用户和商家成了最不确定的因素和影响战争未来走向的核要素。据媒体报道,一些依靠微信推广的商家已开始另谋出路。“从战略上看,微信已经在准备形成自己的生态系统了,支付、应用、收藏、游戏一应俱全。微信鼓励大企业申请服务号,必然会向他们提供大量应用,未来还将有更多产品由腾讯内部开发,这就把第三方应用平台逼死了”,有业界人士说。有分析同样认为,对于阿里和腾讯两家体量庞大的公司来说,双方互相屏蔽并不会造成直接损失,而真正受伤的则是依附平台生存的创业者。包括口袋通、微信逛在内的基于微信的淘宝客类创业型公司将面临重创,已经出现的众多微信营销工具急需转型。 而用户对于微博淘宝版并不买帐。据《新民晚报》报道,在不少人看来,微博这样“更像淘宝的户外广告牌了”。他们担心:以后会不会好像“大波僵尸来袭”那样,有大面积的淘宝卖家迁到微博上,最终把新浪微博刷成淘宝的橱窗呢?“以前是我的微博我做主,现在叫谁来救救我的微博!”有些用户甚至担心,微博与淘宝账号打通之后,新浪可以在淘宝获得身份证等信息来监控微博言论。 从这些反映上看,微信和微博各有问题。就目前而言,微信的商业化并不是一帆风顺,模式也不清晰。而微博淘宝版的软肋则集中在用户体验上。广告的泛滥与商品的不断推广,用户难以感受到精神上的愉悦,在微博上以文字形式发泄的欲望也大打折扣,连最起码的关注都会受到影响。有评论指出,如果出于自身竞争的需要,全然不顾用户的体验,把用户利益当炮灰,重演3Q之争这类的闹剧,那么无论如何都是一个悲剧。但可以肯定,这一场三方以移动互联网为战场的电商和社交网络的战争,最终将成为中国移动互联网的终极之战。 无论是阿里式的激进扩张,还是腾讯的“产品为王”法则,各方均在积蓄能量,通过对外扩张兼并和对内架构调整,均想在互联网的新时代里独霸天下。在未来,阿里入股新浪微博,新浪很可能失去新浪微博的主导权,同时也会失去成为大平台的机会。有观点认为,未来微信和新浪微博之间的博弈,将升级为腾讯与阿里之间的较量。业内人士认为,凭借微信在移动端的强势,加上财付通和搜搜地图,腾讯在未来的O2O竞争中处于上风。 |
|
|
|
|